螳螂的天敌是什么动物

螳螂的天敌是什么动物

青蛙、蜘蛛、变色龙**答案螳螂的天敌是青蛙、蜘蛛、变色龙。青蛙:青蛙与螳螂是一种不相上下的关系,尤其是小型蛙类,青蛙的狩猎方式是食用粘性十足的舌头前端将猎物拉入嘴中。

蜘蛛:蜘蛛和螳螂都是大型昆虫,它们的攻击力几乎是不相上下,并且食性也高度重合,它们可以说是互为对方的天敌。

捕食螳螂的蜘蛛大多是大型蜘蛛。

螳螂的天敌是?

螳螂的天敌有:鸟类、蜘蛛、蜥蜴、蛇、猴子、变色龙以及青蛙等。
螳螂虽然是一种大型肉食昆虫,但是天敌也有很多,其中比较特殊的就是蜘蛛,和螳螂是互为捕食对象的,螳螂主要捕食离网的蜘蛛,而大型蜘蛛或者结网蜘蛛都是螳螂的克星。

螳螂是无脊椎动物,属肉食性昆虫。

在古希腊人们将螳螂视为先知,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少女,所以又称祷告虫。在夏季,城市的路灯下,经常能见到螳螂,因为螳螂具有趋光性。

螳螂饲养方法
1、卵囊的保存:据室内外观察,螳螂卵囊一般于气温稳定在20℃时开始孵化。因此11~12月份采集卵囊,一直到4月份可在常温下保存,但要保持干燥,防潮防鼠。

5月以后,根据气温和利用上的需要,在冰箱内保存。
2、室外大笼罩饲养:5月下旬将待孵的螳螂卵移放到笼罩内,孵化后按每平方米50头投放。笼罩内栽各种矮小的树木和棉花等隔离物,建立与自然界相仿的环境,减少残杀,晴雨天遮盖芦席。

3龄前若虫代饲料制成糊状,4龄后代饲料蒸熟成发糕状。糊状饲料放在隔离物的枝叶上,糕状的放在小橡皮瓶塞内。及时剔除霉变残渣,保持饲料新鲜。

螳螂的天敌

螳螂的天敌有鸟类、蜘蛛、两栖类、爬行类、灵长目、啮齿目动物等。
螳螂,亦称刀螂,无脊椎动物,属肉食性昆虫。

在古希腊,人们将螳螂视为先知,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少女,所以又称祷告虫。

除极地外,广布世界各地,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。世界已知2000多种左右。**已知约147种,螳螂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。
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,体长一般55到105毫米,非洲的螳螂是世界**的,身体流线型,以绿色,褐色为主,也具有花斑的种类;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“大刀”,即前肢,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,大刀钩末端长有攀爬的吸盘。

头部呈扇形,较小;复眼突出,大而透亮,以黄绿色为主,晚上在灯光下呈现黑色,单眼,在两眼之间有3个小点即单眼;触角细长;颈部可180度转动;咀嚼式口器,上颚强劲。
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,胫节镰刀状,常向腿节折叠,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;前翅轻柔,遮住身体全部为覆翅,后翅比前翅要薄,边缘透明色,中间成放射状的紫红色、伸展开呈现扇状,休息时收敛和前翅相合。
腹部肥大。

前足锋利发达善于捕捉,中、后足适于步行,但有时前足也会用来保持平衡,发育呈**发育。

扩展资料:
一、拟态行为
1、拟态成花。
热带有一种螳螂,它的前足拟变成花瓣状,体色变为紫白色,它隐在像叶丛中,乍看像一朵紫白色的兰花。

马来西亚有一种花螳螂,身体粉红色,看上去像一朵盛开的鲜花,引来蝴蝶采蜜而上当。
2、拟态成叶。
另一些螳螂把胸腹、胫节、褪节上长出叶片和突起,拟态成树叶、树枝和树疤来迷惑小虫。

3、拟态成水滴。
热带沙漠地区有一种螳螂,身体绿色,头部有一个扁平突起,光滑明亮,伏在草丛中,在阳光下头上突起物如一滴晶莹的露珠,引来干早地区小虫前来取水而被捕。
4、拟势恫猎物。
法国生物学家曾看到一只螳螂遇上一只大灰色的蝗虫拟势的现象。

当螳螂看到蝗虫时,便立即张开双翅,抖向两侧,后翅直立起来,像只帆船,旁体上端穷曲,发出毒蛇喷气的声音。
全身重量放在后面四足上,身体全部竖立起来,一动不动地站着,两眼立盯住蝗虫。蝗虫稍移动,螳螂头部随即转动,蝗虫被这架势吓蒙了。
缓慢地伏在地上,不乱逃跑,甚至还向螳螂移动,当它移动到螳螂够得着的时候,螳螂猛扑过去,蝗虫毫无反抗地成了它口中食。

二、利用价值
1百科、饲养释放:
将在室外笼罩内喂养到2龄的若虫,于释放前停食1~2天,以增加若虫在田间的稳定性。释放前**晚上,放置白纱布,将若虫诱集在纱布上。
次日清晨,每亩按10一15个点投放100头左右,并根据害虫发展情况,随时往意补充投放。在释放前田边要挖深沟,防止蝗螂扩散外逃。

要实行分期催孵,分批释放。在6月上中旬分三次释放,每次间隔10天,使田间虫态龄期相差3一4龄,错开脱皮时间,始终保持蝗螂对害虫的控制能力。

2、大田插卵:
6月上中旬,将冷藏的蝗螂卵囊加温催孵,趁雨后田间潮湿时,每亩播卵囊20块,一周后再插10块。

卵囊要插在大棉株下,以减少阳光直接照射,提高成活率。

螳螂的天敌有哪些

螳螂的天敌有鸟类、蜘蛛、爬行类、灵长目、啮齿目动物等。
(1)鸟类,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。

体均被羽,恒温,卵生,胚胎外有羊膜。

前肢成翼,有时退化。多营飞翔生活。心脏是2心房2心室。骨多空隙,内充气体。

呼吸器官除肺外,有辅助呼吸的气囊。地球上的鸟类分为游禽、涉禽、攀禽、走禽、猛禽、鸣禽六大类。
(2)蜘蛛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丰富的捕食性天敌,在维持农林生态系统稳定中的作用不容忽视。

体长1~90毫米,身体分头胸部(前体)和腹部(后体)两部分,头胸部覆以背甲和胸板。头胸部有附肢两对,**对为螯肢,有螯牙、螯牙尖端有毒腺开口。

(3)爬行类由石炭纪末期的古代两栖类进化而来,心脏有两心房两心室,心室有不完全隔膜,体温不恒定,是真正适应陆栖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,并由此产生出恒温的鸟类和哺乳类。

爬行类不仅在成体结构上进一步适应陆地生活,其繁殖也脱离了水的束缚,与鸟类、哺乳类共称为羊膜动物。
(4)灵长目:是哺乳纲的1个目,共14科约51属560余种。大脑发达;眼眶朝向前方,眶间距窄;手和脚的趾(指)分开,大拇指灵活,多数能与其他趾(指)对握。

大多为杂食性,选择食物和取食方法各异。
(5)啮齿目是哺乳纲的一目,上下颌只有1对门齿,喜啮咬较坚硬的物体;啮齿目动物一般比较小,多数在夜间或晨昏活动,许多种类的繁殖能力很强。啮齿目种数约占哺乳动物的 40%~50%,在脊椎动物进化上可以说是最成功的一支,个体数目远远超过其他全部类群数目的总和,几乎遍及南极和少数海岛以外的世界各地。

螳螂的天敌是

螳螂的天敌有鸟类、蜘蛛、蜥蜴、蛇、猴子、变色龙以及青蛙等。螳螂虽然是一种大型肉食昆虫,但是天敌也有很多,其中比较特殊的就是蜘蛛,和螳螂是互为捕食对象的,螳螂主要捕食离网的蜘蛛,而大型蜘蛛或者结网蜘蛛都是螳螂的克星。

螳螂,亦称刀螂,无脊椎动物,属肉食性昆虫。

在古希腊,人们将螳螂视为先知,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少女,所以又称祷告虫。在夏季,城市的路灯下,经常能见到螳螂,因为螳螂具有趋光性。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,体长一般55到105毫米,非洲的螳螂是世界**的,身体流线型,以绿色,褐色为主,也具有花斑的种类,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,即前肢,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,大刀钩末端长有攀爬的吸盘。部呈扇形,较小,复眼突出,大而透亮,以黄绿色为主,晚上在灯光下呈现黑色,单眼,在两眼之间有3个小点即单眼,触角细长,颈部可180度转动,咀嚼式口器,上颚强劲。

螳螂的天敌是什么动物,螳螂的天敌有哪些

1.螳螂为陆栖肉食性捕食昆虫,凡是昆虫中的小型种类都可被螳螂捕食,尤以蝇、蚊蝗、蛾蝶类的卵、幼虫、**的蛹、成虫都是其适宜的猎捕物。 2.甚至蝉、飞蝗等大型昆虫,也是它们的捕食对象。

3.学名螳螂,亦称刀螂,无脊椎动物,属肉食性昆虫。

4.在古希腊,人们将螳螂视为先知,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少女,所以又称祷告虫。 5.除极地外,广布世界各地,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。 6.世界已知2000多种左右。 7.**已知约147种。

8.包括中华大刀螳、狭翅大刀螳、广斧螳、棕静螳、薄翅螳螂、绿静螳等,螳螂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。